在我的人生中,我一直在追逐着什么,但我并不完全享受追逐的过程。吊诡的地方在于,我的内心渴望宁静祥和,但我却又次次陷入追逐欲望的漩涡。为什么不安于现状,为什么内心一直在燥动不安?看到一段话,说的有些许道理:“那时,我还未明白自己的心意。总将“体验世间一切”挂在嘴边的我,直正渴求的仅仅是:“始终想前往下一处地点”。那里会充满陌生的言谈、设施、故事情节,而陌生之物最能使我安心。它们提醒着我,我的生命尚未悲哀地达到饱和状态,匮乏仍在,希望犹存。”但我却并不持此观点,我一直拒绝接受人类悲哀有限性,或者说无法接受。我不知疲倦地追逐着一个又一个新的体验,仿佛唯此在生命落幕时才不会留下太多遗憾。但用理性想一想,就能看出这种行为的可悲之处,一点都不体面,仿佛将死之人哭闹着大喊“我不想死!”,令人怜悯。也许是我过于畏惧死亡,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场与死亡的赛跑,今日我又看了几部剧、打通了几款游戏,去那里旅游了一圈……仿佛这样我便在与死亡的竞争中占据了小小上风,但死亡终究会追上你……那时回想人生的种种过往,我真的会心感充实吗?游玩那些游戏的过程中我真的是乐在其中吗?还是因为我觉得我有必要打通或为了多体验才逼着自己玩的呢?人生可以有无限种选择,怎么选才能不后悔呢?想必是抛开外部和社会文化的枷锁后做出的遵从本心的选择吧。我想与死亡竞速,死亡永远都是赢家,允许时间被浪费,允许消磨时光,而不是被对死亡的恐惧推着走。
人生的充实感,不在于你打卡了多少地方、通关了多少游戏、看过了多少故事,而在于有多少时刻,你真正地“在场”,全然地体验了生活本身——无论这体验是壮阔的冒险,还是午后阳光下的一杯清茶。 死亡终会到来,但恐惧不必成为你生命旅程的导演。允许自己有时只是“存在”,而非不停“追逐”,这或许是对抗虚无最体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