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回想起那位冥想的年轻女子,他却体会到了一种更为柔和的感情,对她和所有的人类同胞都充满了同情,他们都是遭受进化畸形扭曲的受害者,进化赋予了他们自我意识,却不提供必要的心理工具来处理生命短暂所带来的痛苦。因此,在过去的几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里,人类不懈的编造各种说法来否定生命的有限。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岂不都在不断探寻那位至高存在者,以求与之融合来获得永生:不断地寻求上天的旨意;不断地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活在某种未知的既定计划里;不断地通过各种仪式来自我安慰?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除了这段神奇的存有与自我意识并存的短暂而幸福的时光,我们还拥有什么?如果有什么是值得敬重和祝福的,那非它莫属————生命,人类被赋予的最珍贵的礼物,一次纯粹的存在。如果我们仅仅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或生命没有更高的目标和既定的安排,便绝望的苟活于世,就实在是愚蠢且忘恩负义了。幻想着有一位无所不知的造物者,因而用一生的时间不停地虔诚跪拜,似乎毫无意义,并且浪费生命。为何要把所有的爱都挥霍在一个幻象上,而不去热爱这个真实的世界呢?与其这样,不如欣然接受斯宾诺莎和爱因斯坦给出的答案:只要低下头,向优雅而神秘的大自然和它的一切法则脱帽致敬,然后坦然地继续生活吧。
人自打一出生,就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对延长生命抱以最大的兴趣和妄念,就像明知道肥皂泡注定要破灭,瞬间化为乌有,却仍固执地用尽力气将它越吹越大。
把一切“本是如此”都变为“我要它如此”————只有这样,我才称之为救赎。
朱利亚斯是这样解读尼采这句话的:人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必须活出生活的样子,而不是被生活所左右。换句话说,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命运。这当中最重要的是查拉图斯特拉反复提到的那个问题————我们是否愿意在永恒当中无限次重复过一样的生活?这真是个奇妙的思维实验,朱利亚斯越是细想这句话,就越能悟出它的导向:尼采所要传达的信息是,我们要活出一种让自己愿意无限次重复的生命。
一生都幸福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最多只能成就不畏艰难的一生。
如果我们从微小的细节去看生命,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可笑。就像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水,里面挤满了原生动物,我们会嘲笑它们急于奔忙,彼此斗争。无论在这滴水里,还是在人类短暂的一生当中,这一可怕的活动都带有同样的喜剧色彩。
“我可曾想过让自己的生命在儿子身上延续?在一个比我更软弱、更摇摆、更胆怯的人身上继续活着?多么盲目、幼稚、愚蠢的想法!儿子又能为我做些什么呢?我死后又会去向哪里?啊,答案是那么清晰。我将与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或将来的我共存,尤其是那个活的最充实、最强大、最快乐的我!……我可曾憎恨过生命,纯粹、强大、坚韧的生命?多么愚蠢而错误的想法!我恨只恨自己无法继续承载生命。我爱你们所有这些有福之人,很快,再过不久,我将卸下自身狭隘的枷锁,不再与你们隔绝。那个爱你们的我的灵魂,将自由自在地与你们所有人同在。”
对于知道真相的人来说,这些小孩有时就像是无辜的少年犯:虽然他们并非被判处了死刑,而是被判了要生活下去,但对于这一判决的含义,这些小孩并不明白。尽管如此,每个人都想活至高龄,亦即进入这样的状态:“从今以后,每况愈下,直到最糟糕的一天终于来临。”
在无穷无尽的空间里有无数发光的球体,每一个球体周围都环绕着数十个更小的被照亮的球体,它们灼热的核心外面是冰冷的硬壳,一层发霉的薄膜覆于表面,孕育出了生命体和意识体……
生命是一种有“永久解答的暂时状态”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一切纷扰的终点线。苏格拉底说得最透彻,他说“要想活得好,就必须先学会死得好”。或者如塞涅卡所说的,‘只有愿意并准备好结束生命的人才可能享受生活的真正滋味’。
最大的智慧就是把享受当下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因为这才是唯一真实的,其余的一切都是思想的游戏。反之,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最大的愚蠢,因为每个当下都如梦幻般稍纵即逝。
国王带不走他的王冠和权柄,英雄们也带不走他们的武器。但他们的荣光不是来自外界,乃是发自自身。唯有他们能把自身的伟大一起带往另一个世界。
当大多数人在生命的尽头回首往事时,才发现自己为了一些无谓的盼望而虚度了此生。他们会惊讶地发觉,那些被忽视的、不曾被好好享受便匆匆溜走的时光,恰恰就是他们的一生。
内观的核心概念就是无常。一个人只要能充分认识到一切感官刺激都有暂时性,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用无常之道去参透生命万物与疾苦;一切都会过去,如果你能时刻保持观察者的立场,看淡一切过眼云烟,就能体会到内心的平静。
“我一直提醒自己,我们都被判了无期徒刑,在无法逃避的痛苦中生活。如果能预知真相,绝对没有人会选择过这样的生活。如此看来,正如叔本华所说,我们是一群受害者,我们都需要相互包容和关爱。”
我们应当限制自己的愿望,抑制自己的欲望,压抑自己的愤怒,并始终牢记这个事实:一个人一生中只能获得极少数的值得拥有的东西……
工作、忧虑、辛劳和烦恼几乎占据了每个人的一生。但如果所有的欲望一出现就得到了满足,人们又将如何度过他们的生命和时间呢?设想人类都住到乌托邦里,那里的一切都是自动生长的,天上飞的是烤熟了的鸽子。在那里,每个人都能立刻找到心上人,并毫不费力地长期相处。于是,人们会因为无聊而死或者干脆上吊自杀,要不然就是自相残杀。这样一来,他们遭受的痛苦要比现在大自然加在他们身上的痛苦多得多。
如此说来,人的一生除了在需求、满足、无聊、再度需求中无限循环之外,还能做些什么?是否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如此?叔本华说,人类的情况来的更糟糕,因为智力越发达,痛苦也会越强烈。
所以,这世上有快乐的人吗?人类究竟能不能得到快乐?叔本华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人从来就不曾快乐,但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认为会带来快乐的事物。很少有人能实现这一目标,即便实现了也只会失望,因为生命之船终归是要沉的,而在此之前这艘船已被摧残的七零八落了。所以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到头来都是一回事,因为生命不过是一个不断消逝的当下,而今一切都结束了。
生命的悲剧在于它不可避免的是一段下坡路,不仅残酷,而且完全变化无常。
我们就好比在牧场玩耍的羔羊,被屠夫看见了,就一只接一只地被挑了去宰杀。正如我们在平安的日子里,全然不知将有什么灾祸会降临:疾病、迫害、贫困、残疾、失明、癫狂,还有死亡。
塔洛斯的法则
我相信造物主,因为我从自己身上感受到了创造的力量,这种力量似乎与某种更强大的东西有关或是能够将之反映出来,那 种动力直通向宇宙本身固有的“存在与成为”。万物论的发现并没有削弱这种信仰。哦,不…….恰恰相反,我相信创造的语言皆是的是一位造物主,在他眼里,数学与音乐毫无分别,他的太阳和行星都是旋律的音符,他的星系则是交响乐。星云是一副画作,原子是一台机器,它们都是一幅杰作的组成部分。而如果我错了,并没有造物主怎么办?那么完成这幅杰作的责任就落在了我们的身上。
我们当中那些相信造物主的人,必定会对万物论的发现深表感激。它那不可否认的事实并没有挑战我们的信仰,而是将之净化。它让我们能够摒弃那个填补空缺的上帝,那个在绝望中想象出来的神明,然后就能开始面对真正的造物主–内在的、超越的、不可简化的造物主。我们可以抛开对国王和牧师之神的信仰,将我们的目光转向造星者,星系与粒子的诗人,他的语言便是创造的音乐,或许这是一个更困难的信仰,而且没那么令人安慰;但只要我们凝神注视,我们就会看到奇迹。
接受并热爱你的命运
接受并热爱你的命运
在《瞧,这个人》一书中,尼采写到:“所谓人类的伟大,我认为就是热爱命运:一个人不要除此之外的其他东西。未来不要,过去不要,永远都不要。不仅要忍受必然性,更不要隐瞒它-而要热爱它。在面对必然性时,所有理想主义都是谎言。”根据尼采的说法,你想要成为伟大的人,就要热爱你的命运。成为伟大的人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对于尼采而言,伟大意味着不奢求除自身之外的任何其它东西。伟大就是实现你的命运,是完全发挥你的潜能,是橡子变成橡树的过程,橡子蕴含着成为一颗强壮橡树的潜力,但只有它学会战胜自身,才能实现这种伟大。而尼采所说实现这种伟大的方式是“amor fati”。但amor fati是什么意思?在英语中,它被翻译为“热爱命运”。(LOVE Of FATE)命运是什么?命运是每个原因产生的必然影响,是每一个行动导致的结果,是事物发展成这样的原因。爱是什么?爱始于接受,当你接受某一事物本来的样子,你才能全新全意地对待它,当你全心全意地对待某一事物。你所看到的它就是它原本的样子,而不是你对它的幻想强加的滤镜。而当你看到事物的本貌时,你就会理解它,而当你理解某一事物时,你能够帮助他保持原貌,或者更好,完全实现它应有的样子,也就是帮助它实现它自身的伟大。热爱你的命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接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都是必然。而当你接受了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都是必然,你就可以开始学习为什么它是必然。你可以了解你做的或没有做的,是如何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你可以了解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影响。而当你了解了原因和其影响之间的关系时,你就可以允许或防止这些影响再次发生。
我怎样才能热爱我的命运?我怎样才能学会接受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必然?
但其实这问题本身就不对,问题不应该是你如何才能热爱你的命运,而是为什么你现在不爱你命运?而你之所以不热爱你的命运,是因为你不接受它。你说:“我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你的头脑中对它有个想象,你认为的它应该是怎样的,你用这个理想来衡量你的生活。所以当你看待你的过去,会感到遗憾、羞愧、内疚、愤怒和悲伤。你对未来充满恐惧,你也会用这个理想来衡量其他人。他们越是接近这个理想,你就越是用羡慕和怨恨的眼光看待他们。你认为这个世界根本上就是有缺陷的,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它应该以一种更合适你的方式来构建,也许你认为你应该比现在更强壮、更富有、更美丽或更快乐,也许你认为你应该比你现在拥有更多,而其他人应该比他们现在拥有更少。所以你不相信命运:因为它给你的远不如你认为你应该得到的。它让你痛苦,而当你不相信命运会发生什么?你不再看到事物的必然性,你就不会再去了解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当你不再了解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时,你就会妄想。你对命运的拒绝也是对真实的拒绝,所以当你拒绝命运时,你自己也变得虚假,你脱离了你本身的样子,所以你失去了你的伟大。
现代人很容易受媒体的影响,觉得人生必须要达到什么目标或水准。潜移默化的让我们对当下的生活产生不满,这种不满会极大损耗生活的乐趣,也使我们伤害身边的人以及无法从当下的生活中获得幸福和力量。接受事情本来的面貌和必然性,我们才能从不满的泥沼中走出来,更好地体会和珍惜当下的生活。
论出生
2025/3/16 论出生
近日B站给我推送了一堆关于反生育主义的视频,正好我对其观点也颇感兴趣,于是详细浏览了一下。所谓反出生主义就秉持这样一种观点,未经孩子允许就让其出生,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更何况人生充满了痛苦与伤害,将一个生命带到这样的世界上,只是将痛苦继续延续。人们应当做的是携起手来,停止生育,欢庆人类种族灭绝的到来。我得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是一个极端且阴郁的主义。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该理论对于人类存在的悲剧性有着很强的洞见,人因父母降临于世,从诞生那天起便被社会、时代所裹挟。众生皆苦,苦难与辛酸是人生的常态。更可悲的是,人生毫无意义,且人终有一死。毫无理由的降生,因软弱而延续,却又避无可避的走向死亡。怪不得这群反生育主义者会秉持这样的想法,正如《倚天屠龙记》中明教口号“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出生与其说是大喜之日,倒不如说是开始受难的大悲之日。于是反生育主义者们手牵手走上街头,高喊停止生育,对于养育后代的渴望可以转化为领养。这倒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了,领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世界上一部分苦难,而生育则会创造出新的痛苦。但反生育主义者是注定失败的,因为即使理性明白生育是不道德且残忍的,但人往往到了某个年龄就对生育后代有股无法遏制的冲动。写在基因中的种族延续的力量是强大的。就算反生育者可以说服一部分人,但总得结果很难有什么改变。对反生育主义者来说,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那么来说说我的看法。首先我对反生育主义者对于人生痛苦的观点是部分认同的,让我们大大方方的承认吧!人生并非充满美好的旅程,人生充满了痛苦。将一个生命带至这个世界,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其受到的痛苦绝对要超过其感受到的快乐。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由基因和物种选择决定的。想要生存下去,我们就必须对痛苦敏感。但这是否就能得出我们不该将生命带至这个世界呢?我看倒也未必。若是将追求快乐规避痛苦当作人生的首要追求,那生育确实称得上是一种暴行。但快乐和没有痛苦真的是超越一切的最高追求吗?如果抱有这种信念,那拥有意识就是最大的恶,毕竟除了肉体的疼痛以外,剩下的所有痛苦都可以说是来源于我们的意识了。我从不认为生命的诞生,意识的出现是什么悲剧。反而意识的出现是个奇迹。人的大脑——说的浪漫些——就是宇宙的感官。试想一下,如此恢弘壮丽的宇宙,却无人能意识到它惊心动魄的美,不会很遗憾吗?
但我同样认为反生育主义者的出发点是好的——减轻所有物种的痛苦。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例如无偿支持女性做节育手术、支持堕胎、免费提供性教育科普与避孕产品。对即将为人父母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就算是反生育者也会喜爱一对优秀负责的父母胜过一个不生育的反社会恶人。也许我们最终所追求的不是反对生命的存在,而是为每一个即将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命提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也许有一天,我是说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可以将天堂搬到人间。
测试
这是我的第一篇个人博客
快捷入门
创建一个新帖子
1 | $ hexo new "My New Post" |
更多信息: 写作
运行服务
1 | $ hexo server |
更多信息: 服务
生成静态文件
1 | $ hexo generate |
更多信息: 生成网站静态文件到默认设置的 public 文件夹
Deploy to remote sites
1 | $ hexo deploy |
更多信息: 自动生成网站静态文件,并部署到设定的仓库
2025/3/17 记一个梦,一个不合时宜的梦
梦往往是值得玩味的,一说其能揭示人心底所压抑的潜意识。我梦到什么了呢?我梦到我去开发独立游戏并且大获成功。说实话,我很反感这样的梦,因为它给了人们不切实际的期待,而现实,我几乎可以断言,一定不会顺你我的心意。但我觉得有必要说说我做独游的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在小学就有雏形了,此后便一直激励着我,直到我准备亲手实现它时,它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和束缚。你懂得,初高中因为并没有去实现的机会,所以我可以大肆鼓吹这个梦想,幻想与之相关的各种未来。但当你亲自坐在桌前,打算实现它时,一切幻想都被打碎了。复杂的学习曲线,各试各样的要求令人望而生畏,但真正糟糕的地方在于我已经将其视作我人生的全部价值所在了,不知怎地我认为只有创作一款万古流芳的作品,我的人生才是有价值地,于是自然我陷入了痛苦和焦虑之中。我被自己的想法所困扰,深陷其中,以至于我忽视掉了我的人生一路走来所创造的点点滴滴的价值与贡献。我过于狂妄自大,以至于我对脑海里那个声音坚信不移。好在最后,我让这个想法let it go了。我现在把生活和价值的重心放在过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上了,这并不是说从此我的生活就没有问题和困惑了,但我深刻地觉得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至于制做独游,我还是对其有一定热情的,但我再也不会将其视作我人生的唯一选择和唯一价值来源。我相信秉持这种做好了很好,做不到也没关系的心态去制作游戏,去面对人生都是大有益处的。共勉。
2025/3/8 日记
2025/3/8
为什么最近想记日记了呢?因为我对目前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满意的。说来奇怪,目前的生活远称不上完美,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感情上的事要处理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纳入考量和规划之中,但不知为何我的内心就是有一股淡淡的平静和幸福感。人能降生在世上,能活着去体验去感受,实在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生命是值得感激的。将目光拉回当下,拉回到我们所能拥有和掌控的事物上就已经足够。不过回想一下,当下满足的状态也是会过去的,毕竟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改变本身。当下感到幸福时,更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毕竟没人知道这份感受何时会消散。生命也是如此,在那个确定但不知何时会到来的结局降临之前,还是让我们收起内心的不满,好好体味存在的每一个瞬间吧。
关于我的人生之慰藉
2024/10 关于我的人生之慰藉
人生充满各种苦难与折磨,若是不找寻点慰藉,那确实有点过于难捱了。因此,我尝试撰写一下我的人生之慰藉,以供参考。
首先便是苏轼有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虽然是客曰)若是常人,听到这般说辞,想必会觉得人生渺小,毫无意义云云。但是于我而言却颇有一番不一样的深意。虽然相较于宇宙,嘿嘿,人生可当真渺小了,可也恰因如此,我们的人生却不必承受什么重负,一切随心,无拘无束,不也十分快哉?
其次便是人终有一死。生命是一种“有永久解答的暂时状态”。(temporary condition with a permanent solution)死亡对我来说既是慰藉也是最大的恐惧。自然,作为生物的怕死是本能,更何况是人类这种有自我意识的生物。死后,意识便不再存在,人终于从名为生命的枷锁之中走了出来,走向无限的存在。那时,个体的意识不再延续。痛苦也好,快乐也罢,这些痕迹随着死亡的潮起潮落被洗刷的一干二净。死亡若是永恒的平静,回归宇宙低沉静谧深邃的白噪音倒也不错,可若是像基督教亦或佛教所认为的那般上天堂或六道轮回可当真是枯燥无趣极了。
有时我会想“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为什么万事万物是存在着的,而不是一片虚无呢?每次思考这个问题,总感觉在冥冥之中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或许真有某种非人格化的造物主也犹未可知。人生或许也并非我们想象中那般渺小,但我想谁都道不明说不清这背后是否有更宏伟的事物存在。
还有一点便是人因偶然而出生,至少就目前而言,人身上并没有背负任何必须去实现的伟大目标或宏伟蓝图。人出生到死,经历的事太多太多,而我们能够掌控的事情终究是很小的一部分。人生无意义,好在你可以自己衡量评价你的人生。达不到社会的标准或他人的期许,那都无关紧要,因为除了你自己之外,谁都无权评价你的人生。因为无意义,你终于成了自己生命的主人。每念及此,无论我身上有多少重担我都能如释重负。因为我知道,人生这趟旅途不会抵达任何终点,所以不必为道途上的坎坷或终点而难过,只是尽兴地去玩乐,去探索,时候到了归去便是了。人生的趣味便在于此了。
又突然想到陈继儒《小窗幽记》中一副对联,用来结尾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